规律未来项目由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本科毕业生何骁创办。团队专注于法律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,
团队突破传统法律AI只限特定案由的技术壁垒,其系统可对复杂案件进行多维度分析推理,在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斩获人工智能+赛道金奖,相关成果入选世界互联网大会案例集,是争议纠纷解决模块唯一入选的民营企业案例,获法制日报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。相关产品已在多家公检法司仲裁机构应用。
项目负责人李元靖是吴贤铭智能与工程学院的在读硕士生。康跃医疗科技(广州)由华南理工大学和浙江大学硕博团队组成,致力于自研结合软体机器人和柔性传感器的可穿戴式康复设备,打造智能化、便携式、低成本的可穿戴康复手套,助力脑卒中患者手部功能居家康复。
核心产品已与广东、浙江多家头部三甲医院开展多中心临床合作。团队构建集器械研发、临床研究和医疗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型康复医学生态体系,项目获院士领衔的事业单位战略合作支持,形成“产学研医”深度协同的创新模式。
该项目由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博士生杨靓创办,团队成员90%由本科生组成。目前该团队已研发出多款可穿戴外骨骼产品,产品性能指标和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
目前团队为工业领域提供了数千套外骨骼产品,广泛应用于汽车生产、船舶制造以及物流运输、医疗援救等领域。团队不仅起草了国内首个工业外骨骼团体标准,更在2024年内地六省(区)及粤港澳紧急医学救援演练中实现产品实战应用,彰显了“硬科技+暖服务”的双重价值。
华南理工大学历来重视双创工作,经过十余年深耕,已构建了专创深度融合、六位协同一体的“金字塔式、逐级递进”“三创型”人才双创教育实践体系,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“华工模式”。
在空间载体建设方面,学校在校内构建“一校三区”双创生态平台,建成总面积逾3万平方米的双创生态平台;在校外通过联合地方政府布局“五院一园一谷”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,打造“校内培育+校外转化”的协同创新网络,形成“创新苗圃—孵化器—加速器”全链条培育平台。
学校已搭建“院级—校级—省级—国家级”四层次大学生双创项目训练体系,配备专业导师全程指导,为项目从种子萌芽、孵化培育到发展壮大持续赋能。在人才培养方面,建成30余个特色创新班,年培养规模达千人,累计孵化学生双创项目超500个,其中180个团队成功创办企业,80个项目获风险投资,每年创造数千万元经济价值,更涌现出有米科技、荔枝微课等创业标杆,直接带动就业超百万,获评国家发展改革委创业带动就业典型示范优秀案例。
另外,学校通过建设中美青年创客中心、国家级双创教育实践平台,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创业教育论坛等举措,与50余所国际知名高校深化合作,构建起辐射全球的双创教育网络。
教育部曾专文推广学校双创教育经验,形成具有全国示范价值的双创教育范式。学校先后入选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、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、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等多项国家级荣誉,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创新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。
未来,学校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汇聚大湾区教育资源“育英才”,与粤港澳院校携手并进,共同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。